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1月,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新四军和皖南部队奉命北移,途中他们遭遇了近7个师的国民党军队袭击,9000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史称“皖南事变”。
随后蒋介石现身,亲自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叶挺为挽救幸存将士的性命自愿与顽军谈判,不料途中被抓,从这一天起,叶挺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长达5年的囚徒生涯。
狱中叶挺不畏强敌,面对蒋介石及其部下的威逼利诱,他软硬不吃。被转押至重庆后,面对昔日好友陈诚的劝诱,他横眉冷对,写下《囚歌》,说自己宁死也不愿做别人的狗!
那么叶挺在被囚的5年期间经历了哪些非人的折磨,而他在一开始明知是顽军奸计却又义无反顾地前去交涉呢?
事变前后
皖南事变的发生并不是偶然,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国民党自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抗战开始,就一直奉行着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
1940年10月份,蒋介石等人密谋着围剿共产党的计划,假借抗战不利的理由,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电,强制命令驻扎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必须在1个月以内行军迁至黄河以北。
共产党方面,朱德在快一个月以后进行回电,电稿中他批评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指令荒谬异常,并谈到之前电稿中对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的污蔑完全是子虚乌有。
但为了使国共两党合作能顺利进行,将日军赶出中国大地,朱德做出了让步,表示可以让皖南新四军转移到长江以北的地区继续作战。
这时,一场巨大的阴谋正悄然酝酿。
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开始行动,执行北移的命令,第二天全队到达泾县茂林地区,大家原地调整休息,期间叶挺和项英、周子昆讨论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他还调侃旁听的宣传部长钱俊瑞,说他再听下去,以后也可带一些士兵打仗了。
休整完毕后继续前进,行至断崖处,叶挺还颇有兴致地拉着钱俊瑞和自己对诗,望着激越的山间飞瀑,两人都对这辽阔的景色发出感慨,以诗寄托对党和队伍未来的期望。
然而,吟诗之声尚未消散,惨烈的战斗已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了。
同年1月7日,埋伏多时的国民党军伸出那罪恶的爪牙,扑向了在茂林之中行进的新四军。
此前,9月份时,周恩来、叶剑英的报告中就曾提到蒋介石政府有扫除新四军的意向,那时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叶挺、项英等人,表示准备自卫防动,并特别指出皖南一带尤其要多加防备。
针对国民党的反共态度,不要直接撕破脸皮,采取缓和、迂回的战术,为还深受日军侵袭的普通民众争取更多的抗争时间。
但谁也没有想到,国民党军队是铁了心要将新四军斩草除根——这次围剿行动蒋介石安排了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共七个师的兵力,大概有8万余人。
新四军仓促应战,好在新四军将士们刚休整完毕,锐气正盛,才勉强抵挡住国民党的庞大军队。
但最为致命的一点是,茂林地区多山地,崎岖不平,将士们需要灵活的指挥来应对来犯的敌人,但叶挺无权临机处置,不能随自己心意添加增援部队,还需向项英报告、得到指示后才能行动。
而这个项英并没有详细的行动主张,犹疑不决,屡次否定叶挺的方案。如此危急关头,光是商讨就花了六七个小时,心急如焚的叶挺终于发了火,他与项英发生争执,后来项英接受了周子昆撤退返回的计划。
项英这项“走为上策”的决定,正中国民党下怀,将新四军一把推进火坑之中。
国民党此行围剿新四军,采用的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战术,原路撤回的举措实属是自投罗网。
由于项英多次犹豫不决和错误决定,新四军再一次坐失时机,导致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紧。
11日中共知悉后,决定将一切指挥部队的权力交予叶挺和饶漱石二人。虽然这个举措有一些晚了,但这两人依旧临危受命,指挥战士竭力奋斗,突破重重包围。
12日,已是皖南事变激战的第7天,这一天国民党军队发起总攻,新四军剩余将士们尽力抵抗,经过半天苦战,仍因寡不敌众,而伤亡惨重,东流山制高点也被国民党军所占领。
军部完全处于敌人火力之下,指挥部与各纵队之间的联系都已中断,军部已然被摧毁,除却叶挺身边的干部,剩余士兵不到20人,全队处于弹尽粮绝、精疲力竭的状态之下。
叶挺看见遍地的伤员,焦急又自责,一夜未眠,他决定让将士们分成三路突围,掩护成功后,叶挺一行人留在原地寻找撤退的时机。
13日上午,两方在各自的掩体后方对峙,局势胶着,一直到国民党军队中隶属108师的排长举着白旗从谷口走出来,表示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必自相残杀,现在还有回旋的余地,新四军可派人谈判。
叶挺早就知道国民党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要活捉自己和饶漱石,他先派与对面108师有旧交的敌工部林植夫去谈判,结果刚下山就被敌师扣押,后来他又派了几名干部,结局和林植夫一样,杳无音讯。
这让叶挺十分不信任对面所说的“谈判”,他曾多次动了绝地突围的心思,但想到自己的将士还在敌人的手中,他不愿意如此鲁莽,于是在谈判和突围之间左右摇摆。
他身旁的饶漱石却不这么认为,他提议叶挺亲自下山去见敌师师长。他给的理由是,敌师师长戎纪五是叶挺的老熟人,如果叶挺本人亲自出面,或许看在曾经的面子上,还会有回旋的余地。
叶挺一开始仍不同意这个方法,认为现在条件不充分,就算去了也只会和林植夫一个下场,救不了士兵们。
饶漱石坚持劝说到:“军长,这不是你个人的行为,是党派你去的。我自应向党中央报告……”叶挺一直对党的命令坚决执行,他即答:“如果是党派我去,我就服从。”叶挺根据饶漱石的意见,致信上官云相,表示愿往上官总部协商。
第二天上午,叶挺故技重施组织手枪队猛烈突围,但仍以失败告终。下午4时,敌方108师派一营长邀请叶挺下山谈判,他欣然应允。
简单准备后,饶漱石一行人将叶挺送出山口,然而与叶挺会面的并不是戎纪五,原来国民党根本就没想过要和叶挺谈判,这一切无非是为活捉他而设下的大局罢了。
随后叶挺被无理由扣押,期间他并未剧烈反抗,因为他知道这样是没法救被囚的士兵们,如果以他一人的性命换取数百人的命,那也算是对自己失职的微弱补偿了。
1月29日,叶挺被押送至上官云相总部。起初,上官云相以礼相待,企图招降叶挺这位抗日名将,借他诋毁共产党,再以此向蒋介石邀功。
此外,他还多次设宴,向叶挺解释扣押的原因是欣赏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劝其加入国民党,还承诺给予丰厚的待遇,然而叶挺不受诱惑,严辞拒绝了他。
上官云相见此人根本不吃软,气得火冒三丈,但他又对叶挺油盐不进的状态无可奈何,于是依蒋介石的命令将叶挺囚禁起来。从此,叶挺沦为“阶下囚”,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铁窗生涯。
被囚生活
蒋介石虽十分欣赏叶挺的军事作战能力,但他坚持要把叶挺拉过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把发动皖南事变的锅扣到共产党头上。
那时,叶挺被关在李村监狱里,蒋介石叫顾祝同来劝说叶挺,试图以酒肉软化叶挺的意志,以高官厚禄引诱叶挺投降。
席间,顾祝同装作很诚恳的样子对叶挺说:“希夷(叶挺的字),你应该好好想一想,尽快发表一个声明,说你不是共产党员,皖南事变是共产党挑起来的,你上了他们的当。
这样一切都好办,你可以当我的副司令长官,或者司令长官也可以。我们还要在一起合作抗日嘛。”
顾祝同是叶挺的老同学,也是老同事,看见昔日熟识做了他人走狗,他心中是五味杂陈,低头望见依旧穿在身上的新四军军服,一股怒火自心中喷薄而出,他抬起头紧盯着顾祝同,怒斥说:“发动皖南事变,以众欺寡,亏你还说的出‘合作抗日’这四个字!莫须有的事,我绝不承认!我叶挺头可断,血可流,要杀要剐,悉听君便!”
见叶挺不吃软的,随行的黄伯稻直接来硬的,威胁叶挺现在立马找人以他的名义写污蔑共产党的声明,不管他同不同意都发出去。
没想到,叶挺仍不就范,丢下“拒不配合”等话语拂袖而去。
顾祝同见在酒桌上套近乎没法动摇叶挺,于是他又以叛变的新四军将士做诱饵,使用苦肉计劝降叶挺。
他找来原新四军参谋处长赵凌波,让其穿上新四军军服来到叶挺的囚室。
赵凌波装作一副可怜模样说道:“军长,我住在隔壁的囚室,经再三请求,才准许我来看你。”
但叶挺实际上早就知晓了赵凌波叛变的消息,看见他在自己面前惺惺作态,一想到和这样一个软骨头的叛徒同处一室,他就气得直恶心,怒目相视道:“你来做什么?你怕死,我可不怕死!”
赵凌波听出了话外弦音,连忙辩称道:“军长,你莫要误会,我……我是清白的!”
叶挺一看他还继续撒谎,心想真是没有骨气,一身污泥的家伙,他抄起烤火盆旁的茶壶吼到:“你看看你的样子,浑身污臭,滚!你给我滚!马上滚出去!”
说罢,叶挺拿着茶壶劈头盖脸砸了过去,吓得赵凌波连忙抱头逃窜而出。
三番两次这样软硬兼施,叶挺梗着脖子说什么也不屈服,于是蒋介石的部下和特务也就消停了许多。
1942年后,日寇进一步入侵中国,叶挺也随国民党辗转恩施、桂林等地,最后来到了大后方重庆,这次蒋介石派出了与叶挺交往深厚的陈诚出马劝说,没想到也吃了闭门羹。
这下蒋介石有些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出马制服叶挺,同年5月份,叶挺被接到了蒋介石的府邸内。
一见面,蒋介石就对他嘘寒问暖,问休养得如何,有什么要求尽管提。铺垫完后,他劝叶挺放下从前,承认错误,不要再为共产党卖命,为他效力才是正路,才会有前途。
叶挺不跟蒋介石玩文字游戏,他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始终坚信自己没有错,新四军和党没有错,自己不是为共产党卖命,而是为人民、为国家卖命。
蒋介石看叶挺一副油盐不进相,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取消了叶挺的特殊优待,将人丢进了那个暗无天日的渣滓洞中。
在那里,叶挺受尽酷刑却仍不屈服,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他仍坚持着,以超人的意志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囚歌》。
他始终认为:
人不应该做恶人的走狗,要活就要堂堂正正地活。
现在他被剥夺了作为人的权利,只要自己绝不屈服,就算在这狱中死去,他的灵魂也会在正义的烈火中精炼成永恒的金子,而这火焰会将这世界上的所有不义烧个干净!
终获自由
叶挺被囚的5年中,周恩来等人一直在为他奔走、交涉,多次未能将他释放。
终于,在1946年3月,经过艰难的谈判,国民党同意用共产党用在邯郸战役中的俘虏马法五(国民党高级将领)换回叶挺。
释放当日,叶挺昂首挺胸地等候着来接他出狱的特务头子沈醉,彼时的他,头发已披散到肩头,胡须也长成了长髯垂至腹部。这些都是叶挺自入狱以后,对蒋介石消极反抗的结果。
迈出监狱的大门,沈醉问他出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叶挺想也没想立刻回答,他回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事后,沈醉对戴笠摇头感慨道:“这就是共产党的可怕之处。”
出狱后的第二天,叶挺与他的爱人李秀文再度重逢,为了纪念这一难忘的时刻,叶挺还让工作人员给他们拍了张照。
叶挺拉着李秀文的手,摩挲着照片,激动笑道:“秀文,我感觉我们像是又结婚一样,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我感觉很幸福,”
这对历经风雨,曾在监狱内外伤神啜泣的眷侣,再也不会被分开了。
可惜上苍并没有怜悯之心,仅过了一个月,叶挺在和爱人及子女乘飞机赶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坠毁,不幸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机上还有那时中共的重要领导人波谷、王若飞等人遇难,此次事故中遇难的将士被称为“四八”烈士。
此事一出,陕甘宁边区降半旗三日,以示哀悼。同月,19日的追悼大会共有3万余人参加,叶挺的灵柩被隆重安葬在延安清凉山飞机场旁。
叶挺将军一生波折许多,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中还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者应有的气节和钢铁意志,他的精神会随着他的那首《囚歌》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